四川累计成交国家核证资源减排量突破3600万吨,成交额突破11亿
(资料图)
2月25日,以“数字引领 绿色发展”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。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高洁在“绿色低碳 数字生活”分论坛上表示,近年来,四川围绕老百姓衣食住行游购娱绿色化数字化需求,积极搭建平台,创新模式,完善机制。智慧+、绿色+的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加快形成。
首先,四川积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四川累计成交国家核证资源减排量突破3600万吨,成交额突破11亿元。同时,记者从会上获悉,四川省确定在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、成都经开区绿色汽车产业园、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等17家园区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。据悉,经过初步梳理,17家园区试点建设方案涉及重点项目投资规模预计可达到900亿元。
在培育智慧绿色生活时尚方面,四川率先在全国制定出台积极有序推广和规范碳中和方案。高洁介绍说,四川依托市场化力量,建成上线碳中和一体化服务平台,并衔接微信小程序、微信公众号、支付宝小程序,注册用户达到3.9万,累计支撑碳中和活动超过3900场次,抵消各类碳信用近19万吨。“碳中和婚礼、会议、景区、社区、动物园等低碳惠民场景不断涌现。”
此外,四川积极打造区域碳普惠新机制。高洁表示,四川积极支持地方开展碳普惠机制的研究和实践。“成都首创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,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‘双路径’,填补了国内公众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参与平台的的空白。”高洁举例介绍说,“碳惠天府”绿色公益平台用户已突破150万,超74万人次参与碳减排场景,普惠商城兑换超过了173万次;泸州开展“绿芽积分”建设,探索绿色生活激励回馈机制,形成地方的特色品牌;宜宾建设“碳大脑”的智慧平台,采集、测算交通方式的碳足迹数据,搭建个人绿色出行的积分系统,实现看碳、吸碳、降碳功能融合。“通过区域实践,碳普惠机制建设已从社会呼吁、城市实践逐步融入碳达峰、碳中和的工作布局,碳普惠进入新阶段。”高洁说。
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
编辑 陈怡西